意外无法预知,生命亟待血液
上周,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周末,云南6.4级地震、青海7.4级地震,袁隆平院士与吴孟超院士双星陨落,甘肃山地马拉松21人不幸遇难,意外的发生,生命的逝去,这一桩桩、一件件,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,让我们倍感生命的珍贵。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每年500多万病人等待输注血液救治。血液无法人工合成,只能依靠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。多一份血液,多一份希望。让我们了解更多无偿献血知识,一起为无偿献血代言,一起为生命加油助力。5月,无偿献血科普小课堂开课啦!看这里。
1、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?
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、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。
无偿献血不仅能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,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,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坚强纽带,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。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。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,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,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,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。实践证明,有偿供血由于受到利益驱动,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等为目的的无偿献血,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,才能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。因此,国家于1998年颁布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确立无偿献血制度来推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,是十分必要的。
2、为什么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?
世界卫生组织(WHO)提出的血液安全综合战略即强调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。而所谓低危献血者是指传播输血传染病危险性低的献血者。
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,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的献血者。国家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,鼓励更多健康适龄公民成为固定献血者,以保障安全血液的来源。
3、为什么“科学献血 无损健康”?
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%-8%,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-5000毫升。
在临床医学实践中,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,可见献血200- 400毫升绝不会影响健康。
献血后建议休息10-15分钟,补充适量水分。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、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,保持恒定的血容量,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,1-2个小时就能得到补充;血浆蛋白质,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。
TIPS
输血是一种抢救病人的治疗手段,由于血液是一种异体组织,接受他人血液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,如发热反应,过敏反应等,具有相当大的风险。如果献血者一次献400ml就可以使受血者输入的血液来源减半,致敏源减半,发生输血反应的几率降低,输血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。
4、为什么献血无偿而用血有偿?
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各国的共识是:自愿无偿献血是最安全的血液来源。由于无偿献血这一行为具有利他主义精神,对于献血者的健康问询得到的答案,应是无偿献血者对自身健康和生活史的诚实回答。
临床用血时所支付的费用,其实是血液采集、检测、制备、存储和运输等成本费用,血液本身是不收费的。
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时产生的费用,政府会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报销,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无偿献血就是无偿用血。
未捐献过血液的人用血时,需要支付血液采集时产生的成本费用,而不是血液本身的费用。
5、无偿献血的基本条件有哪些?
年龄
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;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献血的,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。
体重
男≧50kg;女≧45kg
血压
90mmHg≦收缩压<140mmHg
60mmHg ≦舒张压 < 90mmHg
脉压差≧30mmHg
脉搏
60- -100次/分钟,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/分钟
体温
正常
一般健康状况
皮肤、巩膜无黄染;皮肤无创面感染,无大面积皮肤病;四肢无重度及以上残疾,无严重功能障碍及关节无红肿;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;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。
献血间隔期
全血献血者每次可以选择献400毫升、300毫升、200毫升血液,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。
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以献1至2个治疗单位,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,不大于24次/年。
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:不少于四周。
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:不少于3个月。
6、献血全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?
献血前注意事项
保证充足睡眠。
清淡饮食,切忌空腹。
献血前一餐不要吃肥肉、油条、拌面等高脂食品以及牛奶、豆浆、鸡蛋等高蛋白食物。
献血前要了解献血常识,消除紧张情绪。
献血中注意事项
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紧张。
配合工作人员。
拳头有节奏地握紧放松。
献血后注意事项
献血后休息10-15分钟,补充适量水分,再行离开。
献血后,穿刺点上的创可贴应保留至少4小时,弹性绷带在1小时后解除,献血后4小时内不要用献血的手提重物。
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、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。
不要暴饮暴食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保护好穿刺点,24小时内不要遇水,防止感染。如穿刺处有岀血,压迫止血,忌揉搓。如有淤血,24小时内采取冰敷,24小时后采取热敷。
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高危行为,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,请其及时联系工作人员。
7、无偿捐献的血液去哪里了?
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,血液的主要用途分为以下几种情况:
34%用于癌症和血液系统疾病者;
19%用于各种贫血病患者;
18%用于外科手术患者,包括心内直视手术和发热疾病患者;
13%用于其他疾病患者,包括心脏、胃和肾脏疾病患者;
10%用于骨科患者,包括骨折、关节置换等;
4%用于产科,包括孕产妇及新生儿;
2%用于创伤患者,包括交通事故在内的各种创伤患者。
8、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可以献血?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2021年3月26日发布的《关于印发血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: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,接种后48小时后可献血;接受其他类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者(不包括减毒活疫苗),疫苗接种当日起,14天后可献血。
根据所接种疫苗的类型不同规定不同的献血间隔时间,是长期以来国际通行的做法,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保障献血者安全和血液安全。我国目前执行的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》也对此有明确的规定。同时,参考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》,结合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实际情况,《指引》还规定新冠病毒感染者治愈后6个月内不可捐献全血和血小板。
最近,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我国人口共14.1178亿人,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但千人献血率仅为11.2‰,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%。
捐献一份血,传递一份爱。您的每一份涓涓热血,您的每一次无私奉献,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,可能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。从今天起,伸出你的手,奉献一份爱,让生命接力生命,让温暖传递温暖。